广告位
空白边框
 
文章正文
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发展的方向
作者:    发布于:2016-10-08 09:37:14    文字:【】【】【

 本文结合政治和经济新常态,全面论述了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发展方向,以期为构架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在引导市场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方面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并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维护公众利益,发挥领跑者作用,推动产业升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使命。

 

    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认标)在新常态经济下,如何在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之际,抓住机遇,完成使命,推动其作为国际通行的质量与信誉的保证手段呢?下面重点阐述对认标发展方向的拙见。

 

    一、发挥认标技术支撑作用,持续完善认证认可标准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认证认可工作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认证认可大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中,市场的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认证认可行业仍有大量需要标准规范的领域缺乏相应标准。认标作为认证认可现行标准体系的新成员,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大力发展支撑国家推行的认证认可制度和行业基础通用类标准,作为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补充。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对深化我国标准化改革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改革措施以及组织实施安排。明确提出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等。

 

    参照国家标准化改革方向和举措,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认标体系结构。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为主线,突出认标对顶层管理、通用基础标准、国家政策导向标准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在符合国家和社会安全、环保、资源节约等公共利益约束的情况下,其他方面交给市场,充分发挥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在制定和实施标准中的积极作用,抓两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认标体系结构。

 

    认证认可行业跟其他行业有密切的联系,也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所以制定基础通用的认标是认证认可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认证认可工作规范性、统一性、公平性、权威性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已全部转化完成了ISO/CASCO制定的20余项认证认可国际标准,并自主研发了几十项国家标准,形成了覆盖认证认可全部领域、与国际同步发展的认证认可标准体系。但是我国的认证制度是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相结合,支撑具有中国特色国家推行的认证认可制度和行业基础通用类标准仍然匮乏。认标应加强对于规范我国认证认可活动的基础通用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明确各种认证认可活动的分类,密切配合国家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补充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体系图。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类型包括:国际标准、指南、可公开获取的规范(ISO/PAS)、技术报告(ISO/TR)、技术规范(ISO/TS)、国际专题研讨会协议(IWA)、行业技术协议(ITA)等等。很多标准化组织都不只是发布一种类型的标准,其他类型的文件可以作为标准的有效补充。认标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除了行业标准以外,还可以包括技术文件等等。例如:技术专家组的决议直接作为认标的技术文件发布,用作指导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部际联席会议记录直接作为认标的专题研讨会文件发布,用作指导认证工作的发展方向等等。

 

    二、把握改革宏观大局要求,认标与团体标准协同共进,激发市场活力

 

    2015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提到:在标准管理上,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团体标准对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标准化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美国很多ICT(国际贸易中心)企业对于中国推动社会团体制定标准感觉到了很大压力和恐慌,2013年和2014年都在硅谷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而且已经形成了具体应对计划。美国著名的IEEEASTM等民间标准化组织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团体标准是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以往政府制定计划,科研部门研发的传统套路,采取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新思路来制定标准。使企业真正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步转变成为自主决策者。

 

    认证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协同发展可以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加强对团体标准制定机构的引导和规范,制定认证认可领域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规范,鼓励从业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团体标准的同时对其进行约束、引导和监督。

 

    对团体标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采取事中事后监督的办法,利用退出机制,保障团体标准在认证认可领域的活力和有效性。

 

    除了认证认可相关团体标准以外,制造行业的团体标准往往是产品标准,而认证依据不能仅仅有产品指标,还需要有评价方式,分级的指标等等。如果团体标准只有指标,认标可以对其进行有效补充,制定配套的试验方法,以提高行业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升级换代,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创新发展的方向,积极填补社会发展新兴领域和重点领域的标准空白

 

    1.面向系统、产业链的认标

 

    北美大型购物超市的认证门槛通过对整机的约束,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规范;欧洲生态纺织品认证联盟通过对上游供应商的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简化终端产品认证程序,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覆盖;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在新兴产业纷纷推出全产业链的认证业务,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新常态经济下,在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互联网+等一系列新的工业和生活方式的出现,迫使我们要改变原来认证模式,积极思考多样化的认证模式,例如,产品标准和体系标准融合,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融合,认证模式更加多样化,对程序的核查代替常规的工厂检查,市场随机抽样代替常规工厂检查等等。认标特有的制标时间短,能够及时推出新型的合格评定制度及认证标准。

 

    2.大数据时代的认证行业标准

 

    我国的认证制度大多采用第五种认证模式,虽然第五种认证模式采集信息量最大,但是极少关注产品的使用过程和顾客的评价。在大数据面前,传统的认证模式和标准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2014年央视曝光的汽车油耗事件,很多观众在节目播出后,购买汽车时不再采信企业公布的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油耗数据,转而查阅某些网站信息,而这些网站油耗数据仅仅是将部分顾客填报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平均。

 

    20151月,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发起的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对各个电商公共数据进行抓取和分析,从产品抽样采买到电商违法信息在关联方快速传递,向电商企业和政府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大数据助力实现对质量违法失信行为的精准定位并精准打击。逐步建立网上发现,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创新机制。

 

    究其本质,认证是通过采集一部分信息,与另外一些信息来对比分析,从而进行证明、证实或者做出某方面判定。在大数据时代,认证行业标准如何与大数据相结合?如何用大数据来代替传统产品标准的部分条款?如何用标准的方式评价大数据的有效性等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战略,不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国际认证认可标准、规则和技术发展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一是发达国家利用认证标准设置技术壁垒。二是低碳、新能源,信息安全、智能化等新领域认证认可标准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三是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标准化促进政府监管的作用。四是国际多双边合作不断深化。

 

    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同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将认证认可纳入“一带一路”建设“贸易畅通”的合作重点。推进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互认发展,既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也是认证认可深化改革和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和中国企业和产品通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国际公认的认证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做到“一次认证,全球认可”。产品认证结果加速向协调互认方向发展是我国政策的需要,也是国际上合格评定的发展趋势。

 

    紧密跟踪认证认可有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动态,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增强标准话语权,进一步加大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标准品牌等。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标准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打破贸易壁垒已成为普遍共识,特别是我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更需要标准化促进互联互通,发挥好通行证的作用。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把握标准化改革方向,加快认证行业标准的发展的步伐,使之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告位
版权所有 中球联合国际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42129号-1